当前位置: 首页 > 医疗版 > 疾病专题 > 消化内科 > 其它 > 便秘
编号:133605
谈古论今治便秘
http://www.100md.com 2020年6月15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5284期
     便秘是由于大肠传导失常,导致大便秘结,排便周期延长,或周期不长,但粪质干结,排出艰难,或粪质不硬,虽频有便意,但排便不畅的病证。便秘会影响人体正常生活起居,严重者会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。中医学对于便秘的认识,是根据其临床症状表现归属于“大便秘”“大便难”“大便结”“阴结”“阳结”“脾约”“便闭”等范畴。现代医学认为便秘的发病因素有功能性便秘,肠易激综合征、肠炎恢复期蠕动减弱致便秘,药物性便秘,内分泌失调致便秘等,可根据其四诊情况,依照中医学便秘辨证施治。

    古代医家如何认识便秘

    《素问·厥论》篇最早记载:“太阴之厥,则腹满胀,后不利。”《素问·举痛论》载:“热气留于小肠,肠中痛……则坚干不得出,故痛而闭不通矣。”《灵枢·邪气脏腑病形》云:“肾脉微急,为不得前后。”东汉张仲景于《伤寒论》提出“阴结”“阳结”“脾约”“津竭”等不同的病症称谓。如《伤寒论》第179条记载:“太阳阳明者,脾约是也;正阳阳明者,胃家实也……胃中燥实大便难是也。”第247条记载:“趺阳脉浮而涩,浮则胃气强,涩则小便数,浮涩相搏,大便则鞕,其脾为约,麻子仁丸主之。”从中可知便秘的病机主要为“胃中燥实”“胃气强”。

    《素问·兰室秘藏》将胃肠邪实所致的便秘称为“阳结”。《景岳全书·卷之三十四天集》言:“阳结者,邪有余,宜攻宜泻”,义通实秘。《景岳全书·秘结》将凡属阳虚阴凝 ......

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,全文长 5284 字符